近日,营口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诈民警走进营口新闻综合广播FM106.2直播间,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“校园贷”的深度普法访谈。民警深入剖析陷阱,普及防范知识,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敲响警钟。
节目中,反诈民警揭露了校园贷的“真面目”——那些看似诱人的“低门槛、零利息”,其实暗藏玄机!“零利息”只是幌子,背后却是高额的服务费、手续费;“低门槛”无需抵押,仅凭身份证、学生证就能借款,甚至催生了违法的“裸条”要求,让涉世未深的学生落入圈套。
民警详细讲解了校园贷的常见套路,“砍头息”“利滚利”“连环贷”层出不穷。一旦学生未能按时还款,债务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更可怕的是,催收方往往采取电话轰炸、威胁恐吓甚至侮辱等暴力催收手段,严重侵害学生的身心健康。
如何防范校园贷陷阱?民警给出关键建议。
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消费观,量入为出;警惕各类借贷广告诱惑;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、通讯信息,不轻易外泄。
遇到困难时应首先寻求家人、学校的帮助,或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合法渠道解决资金需求。
学校与家长需加强对学生的财商教育和风险意识培养,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消费和情绪波动,共同筑起防护墙,守护学生远离校园贷的危害。